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复苏发展,疫情阴影下中国电影市场一枝独秀!
1
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能有如此骄人的成绩,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在党和政府统一指导下,疫情防控得力,人们观影、出行有安全感;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文化消费已成为人民的刚需。
第二、票房400多亿的背后,是优质影片的充足供应,如《长津湖》《你好,李焕英》都达到了54亿以上的票房,《唐探3》也是达到45亿多元,其他如《中国医生》《我和我的父辈》《怒火·重案》等票房也都在13亿以上。主旋律影片市场表现更加突出,多样化类型片不断拓展、继续赢得观众,无论是像《唐探3》这样的商业片,还是像《守岛人》这样的主旋律影片,都已成为了市场上的观影主流。
第三、形成了成熟的档期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观众在档期内观看大片已成消费的惯例和主渠道。比如今年春节档期票房就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32.83%,今年国庆档期票房也与2019年同期相差不多,节假日看电影,已成为新风尚。
第四、高票房背后,是8万块银幕的有力支撑。这里特别要强调中国的影院建设分布合理,遍布一、二、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乡镇,其中县级银幕达到28525块,占全国的35%,乡镇银幕达到12958块,占全国16%。目前,影片发行放映已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据有关数据,二线城市想观看国产大片的观众在30%左右,四线城市达到了40%。同时,巨型银幕、大银幕的数量也居世界第一,这给一、二线城市观众带来了福音,有效地提高了市场份额。
第五、电影创作并没有因疫情而停滞,而是保有着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如今年国庆档后,电影人在浙江横店召开了院线影片推介会,700余位电影人参会,推介影片达140余部。这些影片为今年年底的贺岁档、明年的春节档以及明年初的市场带来了亮点和信心。
2
中宣部: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同财政部发起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影视行业发展黄金15年正式开启!
2020年11月18日,财政部与中宣部共同成立500亿的文化产业基金,加码文化产业投资,政策的大力扶持,未来15年将成为影视文化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作为文化软实力之一的电影行业也将迎来全新机遇,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加上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十年间,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可谓是空前绝后,堪称“黄金十年”。在电影管理部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下,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电影在国际视域中从“追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而中国在国际上敢挺直腰杆说“厉害了”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非电影市场莫属。本次疫情,也奠定了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也给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国际上脱颖而出的大好机会。
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反映的是国家综合国力:
第一,文化产业本后的经济利益,如今世界发展,文化产业在GPD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提高文化竞争力,从而可以保护本国文化安全;
第三,文化产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基于社会而存在,文化在社会安定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四,文化安全和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
第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我国的经济成就受到世界的瞩目,世界各地更加关注我国的文化艺术和传播事业,而影视产业作为我国市场化改革力度较大和发展速度较快的文化产业领域,承载着传承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新文化、集聚经济成长新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模式、塑造国际交往新形象的重要使命,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中最受关注的重点对象。
影视产业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产业战略要求,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软实力建设、产业化改革与实践、媒介品牌建设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角色与功能
核心角色:关乎国家综合竞争力与意识形态安全。在文化产业领域,影视传媒对于国家综合竞争力与意识形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影视传媒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战略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因为影视产业所输出的不仅有经济利益,更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魅力。
领跑角色:不断加深影视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近年来,中国电视业在“互联网+”语境中不断进行内容与体制创新,中国电视传媒机构经历了数十年的事业体制与产业化改革,正在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经营观念,主动把握新的机遇与挑战;华语电影业更是以不断增加的银幕数量和不断扩容的电影票房为代表成为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尤其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以电影产业为例,伴随电影IP改编的版权交易日益得到重视,直接推动了电影与文学、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络剧、电视综艺节目等产业的相互联动,盈利模式的“长尾效应”日渐突出。外部产业消费如影视主题园区、旅游观光、餐饮、交通等也被有效带动。
先锋角色: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标杆。我国的影视产业已在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本运作、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改革以及影视产品制作的专业化与标准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改革与创新标杆。在“互联网+”和“文化+”等背景下,在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驱动力,媒介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生态的形势下,国家影视业已经率先尝试对接融合全球新兴科技成果,不断拓展影视品牌的优质内容和传播空间,为国家文化产业在规模化基础上步入品质化发展阶段提供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操作经验。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电影产业巨大发展空间,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刻不容缓,只要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传播中华文化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电影作为最具有国际性文化产品,经此发展,将成为我国软实力文化最有效的传播途径。
而且,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口均位居世界第一。文化输出尤为重要,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当前国家发展规划重中之重,文化输出树立我国文化自信。其在经济上的价值就被完全地扩大化了,文化产品的全球输出不仅能够扩展国际经济市场,获得大量的经济利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所谓的“软实力”, 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同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军事、经济水平为代表的“硬实力”相比,软实力更加抽象,也更加润物细无声,而电影产业成为一种载体,是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不管是消费市场还是经济市场在国际上是影响力极大的大国,这个时候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也一定要跟上,影视从业者要担起重任,不仅外在精致,更要实现内在价值观的提升,建立起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提升成个电影产业的文化输出能力,用电影向国际展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
全民观影到全民参与影视投资的趋势已来
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精神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影,消费等等逐渐成为了大众的业余生活的重点。目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下行周期,而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特别是受疫情的影响,在短期经济波动背景下“口红效应”为文化娱乐产业带来新契机。当前大部分的产业顺应经济下行周期趋冷时,文娱产业中带给人轻松愉悦缓解压力且消费门槛较低的赛道往往走出逆周期行情逆势上扬。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影视产业也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之一,近今年来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得也愈发的迅速。票房屡创新高,银幕数,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即好莱坞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国产片的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那些正规安全,利率稳健的影视投资项目脱颖而出,也深受大众的青睐!资本与影视产深度融合推动了“金融+互联网+影视产品+影视文化”的行业发展。
2017年3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七条指出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电影、开发、衍生产品活动。电影投资新模式,是通过影视认购的方式,带动行业运作模式的变化,可以说是电影行业运营的互联网化。也是电影市场带给大家的参加机会。通过影视投资,把影视的生产者、投资者、消费者、传播者融为一体,更是把大家利益捆绑的机制。
同年《战狼2》票房达到了56.78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了开门红。此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屡创新高,中国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了稳健增长,牢牢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18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电影局”,目的就是在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9年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表示:
电影的发展水平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要建设文化强国,电影必须强起来;电影作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食,不是副食;电影在文化产业中具有带动引领作用,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必须重视电影。
看电影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之一。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的观影方式逐步由线下转移线上,视频网站、电影共享服务应用等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周”,而线下的电影行业却迎来了数个“寒冬”。
可以观察到,疫情下电影院的客流量大幅度下降,2020年电影行业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在后疫情时代,电影票房有望能得到逐步回升。特别是在国庆假期,《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数部电影的上映,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和票房带动电影行业进一步回暖。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由2019年的642.7亿元骤减至204.17亿元,而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预计将回升至481.5亿元。数据预计到2024年后疫情下电影票房能达到690亿,三年内完成2000亿的目标有望实现,市场前景可期!
中国观影人次从2012年的4.6亿次增加至2019年的17.3亿次(2012-2019年全国观影人次复合增速达21%),2020年由于疫情致中国院线在2020年1月24日暂停,7月20日重启复市,该因素致使2020年全国观影人次5.5亿次,由于疫情是一次性不可控事件,不具备同比意义。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城镇人口观影人次从2012年的0.6次增加至2017年的2次,随后2017-2019年保持在2次,2020年由于疫情不具参考性,预计2021年伴随疫情有效控制后,观影人次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2019年全年观影人次17.28亿元,国内人均观影频次约为1.24次,对比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2018年北美地区人均5次的观影频次,国内市场的观众观影频次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2011-2019年观影人次与同比增幅
中国2019年观影人均1.2次 人口约14亿 总观影次数:约17亿人次
美国2019年观影人均3.6次 人口约3.3亿 总观影次数:约12亿人次
韩国2019年观影人均4.24次 人口约0.53亿 总观影次数:约2.25亿人次
日本2019年观影人均1.33次 人口约1.24亿 总观影次数:约1.65亿人次
按照人口观影次数排名:中国第一名 按照人均观影次数排名:中国最后一名
(不管是银幕数,还是观影人次数我国都已呈现出头部态势,对比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2018北美地区人均5次观影频率,做个假设:未来中国人均观影次数达到3.6次,中国电影市场将翻三倍,约2000亿的市场,与其他国家电影市场按照人口观影次数和人均观影次数排名,国内市场的观众观影频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视产业自十三五规划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之一,从观影到投影,利率稳健的影视投资项目在投资领域脱颖而出,也深受大众的青睐。
而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影视政策,全民观影逐渐被全民投资电影所替代,那么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如何参与了解电影投资,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了解和规避的呢?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影投资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个人参与电影投资是否合法合规?
早在2001年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和2016年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支持以及17年颁布国家《电影促进法》中表明支持允许个人参与,电影管理条例之第十七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查询:《电影管理条例》https://baike.so.com/doc/7907902-8181997.html)
例如:
在电影《西红柿首富》的影片结尾处,有一页密集的人名,这就是参与投资的170位大众投资者(联合出品人)。1.5亿的成本,收获了25.47亿的票房,投资收益达6.14倍。
二、个人如何参与?
了解项目情况向出品方申购版权份额,签订纸质版权合同,版权认购金额打入出品方对公账户(对公账户是受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监管的,可以保障资金安全)
三、参与后如何了解项目进度?
影视投资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数据信息透明化。其他的产品投资中,很多数据基本是不会公开的。但影视投资缺不同,不管是票房数据还是网络平台(优爱腾等)数据都是通过专业的数据平台对外公开的(例如猫眼、灯塔、网播平台),也就是说参与人的权益保障也相对透明化。
四、为什么转让版权份额?
出品公司为什么会让大众来投资?是因为缺钱吗?为响应国家政策、法律(第一个)的号召与影响,以投资带动宣传的模式,对影片达到人人宣传的效应,扩大影片知名度,出品公司同时筹划多个项目,阶段性释放影片一部分版权,能在市场上持续热度的同时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下部影视作品的筹备工作当中。
五、影视投资如何把控风险?
影视投资能保证安全吗?任何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没有哪个行业去保证风险不存在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前期对项目的市场调研(剧本题材等)、以及对项目的运作(演员的把控,服化道等相关的运筹到宣传发行),把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退一步说,我们从孵化、拍摄再到成片是最大的投资者,转让的电影份额也只是一小部分,出品方比任何投资人都希望盈利,如果票房不理想,对出品方不管是名还是利,都是最大的亏损者,因此大家是风险共担的。
六、影视投资收益如何?
任何投资只能在控制风险前提下针对市场做收益测算,同样的,电影投资能否收益、收益有多高,没有人能保证,也是由市场决定,但项目的题材,演员,拍摄再到什么时候上映定档过程都是出品公司严格监督,投入无线的精力,然而票房是浮动的,我们能通过对比同类型题材的影片分析和市场调研再结合优秀的宣发团队去提高票房。从而来提高参与者的收益权益。
例如:
在2012年,光线因《泰囧》(12.68亿元)的爆发,首尝甜头;2013年,光线参投的《致青春》(7亿元),《中国合伙人》(5.38亿元)等,总票房突破20亿元,占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约10%,光线因此大赚;2014年,光线则靠《同桌的你》(4.53亿元)、《爸爸去哪儿大电影》(6.91亿元)等收获31.15亿元总票房,成功登顶综合电影公司国产片票房第一,占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约10%。凭借如此优秀的业绩,王长田也顺利跨入“百亿富豪俱乐部”。
七、电影投资风险高不高,票房不佳,是不是就是投资失败?
电影投资属不属于高风险投资?如果票房不佳,是不是等于投资失败?
参与者享受的是全版权收益,不仅只有票房收益,即使上映后口碑不佳,票房未达到预期还有网络收益、新媒体收益、广告、电影相关衍生品等收益,相比其他投资产品,属于较为稳健,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且,票房是属于浮动性,只要题材好品质高得到市场认可收益就非常乐观。目前的电影市场是一个很理性的观影市场,大众从来不会埋没和冤枉一部好的作品。
八、电影上映不了怎么办?
电影拍摄前要在国家广电局备案,完片后获取公映许可证就可以上映播放,因为电影排片档期也关系到票房高低(避开国外大片或者同类型电影的档期),只要不涉及政治方面以及一些敏感话题或内容,正常上映问题不大,上映时间会提前或者延期上映。
九、电影上映后享受那些收益?
全版权收益:国内3-5年收益权;海外进口2年票房分红:影片下映后(3-6个月)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开始核算电影的票房分红,三方统计计算之后,届时会把结算收益打款至版权认购者签订合同的银行账户。
网络版权收益:院线下映后根据平台采购方式一次性结算或按点击率(腾讯、优酷、爱奇艺网播平台,按点击率以2/次为基准)
海外版权:由海外机构买断(一次性结算)
多媒体版权:(CCTV6)一次性结算
衍生品:针对所属品具体情况分红
国内的电影市场正在往成熟、规范、专业的道路上前行,和国外的大片相比也不会输,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优质的国产电影诞生。而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未来将会吸引更多个人参与者进入电影市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与国家力量的助推下,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最后,随着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金融行业洗牌,投资市场也逐渐恢复理性,“投资“不“投机”,众多投资者都在寻找新的有发展潜力的投资市场。国家政策大力推进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下,加上大环境的需求和支持,使得影视投资逐呈现出全民化的趋势,商业模式的变化以及多元化资本的介入会使中国影视行业迎来一个爆发期。